“舍利子,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,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时,当知即为受记作佛,若近受记。 “舍利子,是菩萨摩诃萨由此相应,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。 “舍利子,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:‘我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。’不作是念:‘我得受记,定当作佛,若近受记。’不作是念:‘我能严净佛土。’不作是念:‘我能成熟有情。’亦不作是念:‘我当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,转妙法轮度无量众。’ “何以故?舍利子,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离于法界,不见法界离于诸法,不见诸法即是法界,不见法界即是诸法,不见有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不见有法得佛授记,不见有法当得无上正等菩提,不见有法严净佛土,不见有法成熟有情。 “何以故?舍利子,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不起我想、有情想、命者想、生者想、养者想、士夫想、补特伽罗想、意生想、儒童想、作者想、使作者想、起者想、使起者想、受者想、使受者想、知者想、见者想故。所以者何?我、有情等毕竟不生亦复不灭,彼既毕竟不生不灭,云何当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及得种种功德胜利? “舍利子,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情生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不见有情灭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知诸有情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知诸有情非我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知诸有情不可得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知诸有情远离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知诸有情本性非有情性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。 “舍利子,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诸相应中,与空相应最为第一,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最尊最胜,无能及者。 “舍利子,诸菩萨摩诃萨如是相应,普能引发如来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十八佛不共法、三十二大士相、八十随好、无忘失法、恒住舍性、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,及余无量无边佛法。 “舍利子,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,毕竟不起悭贪、犯戒、忿恚、懈怠、散乱、恶慧障碍之心,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任运现前,无间无断。” 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一 尔时,舍利子白佛言:“世尊,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,从何处没来生此间?从此处没当生何处?”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:“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,有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间,有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间,有从人中没生此人中。 “舍利子,若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,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者,是菩萨摩诃萨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,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,转生便得深妙法门疾现在前,从此已后恒与般若波罗蜜多速得相应,在所生处常得值佛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能令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满。 “舍利子,若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,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者,是菩萨摩诃萨多为一生所系,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自在现前常不忘失,亦于一切陀罗尼门、三摩地门自在现前常不忘失。 “舍利子,若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,从人中没生人中者,是菩萨摩诃萨除不退转,其根昧钝,虽勤修般若波罗蜜多,而不能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,又于一切陀罗尼门、三摩地门未得自在。 “又,舍利子,汝后所问‘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,从此间没当生何处?’者,舍利子,是菩萨摩诃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恒相应故,从此处没生余佛土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,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。 “复次,舍利子,有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故,入初静虑,入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静虑,亦能修行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。是菩萨摩诃萨得静虑故生长寿天,随彼寿尽来生人间,值遇诸佛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。虽行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,而诸根昧钝不甚明利,诸有所为非极善巧。 “复次,舍利子,有菩萨摩诃萨入初静虑,入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静虑,亦能修行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。是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故,舍诸静虑而生欲界。当知是菩萨摩诃萨,亦诸根昧钝不甚明利,诸有所为非极善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