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经书 > 大乘般若部 >

第三百二十二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)

舍利子,此中苦圣谛不可得,苦圣谛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苦圣谛尚不可得,况有苦圣谛真如可得?此中集、灭、道圣谛不可得,集、灭、道圣谛真

  “舍利子,此中苦圣谛不可得,苦圣谛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苦圣谛尚不可得,况有苦圣谛真如可得?此中集、灭、道圣谛不可得,集、灭、道圣谛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集、灭、道圣谛尚不可得,况有集、灭、道圣谛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四静虑不可得,四静虑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四静虑尚不可得,况有四静虑真如可得?此中四无量、四无色定不可得,四无量、四无色定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四无量、四无色定尚不可得,况有四无量、四无色定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八解脱不可得,八解脱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八解脱尚不可得,况有八解脱真如可得?此中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不可得,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尚不可得,况有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真如可得。
  “舍利子,此中空解脱门不可得,空解脱门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空解脱门尚不可得,况有空解脱门真如可得?此中无相、无愿解脱门不可得,无相、无愿解脱门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无相、无愿解脱门尚不可得,况有无相、无愿解脱门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五眼不可得,五眼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五眼尚不可得,况有五眼真如可得?此中六神通不可得,六神通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六神通尚不可得,况有六神通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三摩地门不可得,三摩地门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三摩地门尚不可得,况有三摩地门真如可得?此中陀罗尼门不可得,陀罗尼门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陀罗尼门尚不可得,况有陀罗尼门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佛十力不可得,佛十力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佛十力尚不可得,况有佛十力真如可得?此中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十八佛不共法不可得,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尚不可得,况有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预流果不可得,预流果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预流果尚不可得,况有预流果真如可得?此中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不可得,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尚不可得,况有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独觉菩提不可得,独觉菩提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独觉菩提尚不可得,况有独觉菩提真如可得?
  “舍利子,此中一切智不可得,一切智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一切智尚不可得,况有一切智真如可得?此中道相智、一切相智不可得,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真如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此中道相智、一切相智尚不可得,况有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真如可得?”
  说此真如相时,众中万二千苾刍诸漏永尽,心得解脱,成阿罗汉;五百苾刍尼远尘离垢,于诸法中生净法眼;五千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;六万菩萨诸漏永尽,心得解脱,成阿罗汉。
  尔时,佛告舍利子言:“此六万菩萨已于过去亲近供养五百诸佛,一一佛所发弘誓愿正信出家,虽修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,而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,亦不摄受方便善巧力故,起别异想,行别异行。修布施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布施,此是财物,此是受者,我能行施。’修净戒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净戒,此是罪业,此所护境,我能持戒。’修安忍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安忍,此是忍障,此是忍境,我能安忍。’修精进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精进,此是懈怠,此是所为,我能精进。’修静虑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静虑,此是散动,此是所为,我能修定。’彼离般若波罗蜜多,及离方便善巧力故,依别异想而行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别异之行;由别异想、别异行故,不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位;由不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位故,得预流果渐次乃至阿罗汉果。舍利子,此诸菩萨虽有菩萨道空、无相、无愿解脱门,而远离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力故,于实际作证取声闻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