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经书 > 律疏部·论疏部 >

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二卷

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二卷 沙门基撰 论。如是已说至其相云何 述曰。别解六位诸心所中辨三门讫。此当第四。初结前问后。如文可知 次举颂等 论。颂曰至痴慢疑恶见 述曰。百法等说痴居
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二卷
  沙门基撰
  论。如是已说至其相云何
  述曰。别解六位诸心所中辨三门讫。此当第四。初结前问后。如文可知
  次举颂等
  论。颂曰至痴慢疑恶见
  述曰。百法等说痴居慢后。显通利.钝。遍上下故。此明不善根故在慢上
  下长行释。释中有三。第一辨烦恼得名。解颂上二字。第二出体.业释颂谓以下文。第三诸门广辨明此六义
  论。曰至得烦恼名
  述曰。此释总名。谓贪等六是随烦恼之根本故。虽复亦得名随烦恼而根本摄。非唯等流性。得烦恼名不名随烦恼。杂集第七说。诸烦恼皆随烦恼。有随烦恼而非烦恼。由此即显根本名烦恼。亦得名随。亦随他生故。忿等但名随不名烦恼。非根本故
  论。云何为贪至生苦为业
  述曰。自下第二门也。释六为六。于中各二。初出体.业。后逐难辨云何等者。双问体.业于有有具等。即皆双答。然有难处论覆成之于有者。谓后有。即唯异熟三有果也有具者。即中有。并烦恼业。及器世等。三有具故或无漏法。论下文说与见等俱缘无漏起。缘生贪者皆名有具。萨婆多师缘无漏。贪是善法欲。今大乘说。爱佛贪灭皆染污收。与见俱生缘无漏起故。无漏法能资长有亦名有具。五十八等不说此贪缘无漏者。下文自会
  论。谓由爱力取蕴生故
  述曰。若发业。若润生。皆令取蕴生。非谓唯润惑。上二界中。由爱静虑等故。彼诸烦恼因此增长亦取蕴生。大论第八.五十五.及五十八.显扬.五蕴.对法皆广说贪相。然大论第八同此
  论。云何为嗔至所依为业
  述曰。于苦苦具者。苦即三苦。皆生于嗔。增唯苦受。乐受乖离嗔亦依之生故。苦具者。一切有漏。及无漏法但能生苦者。皆是苦具。依之嗔生问有漏顺苦法。可名为苦具。无漏不顺苦。如何名苦具答随顺苦具。无漏即非。缘生于苦。无漏亦是。故邪见等谤无漏无。招恶趣苦。又五十八迷灭道谛。嗔亦亲憎嫉灭.道故。亦说无漏为苦具也。对法等论但言苦具。不知是何。惑者云之唯有漏法。此不然矣大论第八同也。五十八云。有四。谓他见.有情.于所爱不饶益。于非爱作饶益。上但缘取生。然彼尚局据重处语。显扬亦说但缘有情。据业道重语。非于余无嗔
  论。谓嗔必令至不善性故
  述曰。嗔必起业不善性摄。发恶业者必不善故。意识为转。五识为随转。如大论第一说不安者。不安静也。对法云心怀憎恚多住苦故。此嗔与恶行.不安为所依也
  论。云何为痴至所依为业
  述曰。于理事者。谓独头无明迷理。相应等亦迷事也
  论。谓由无明至杂染法故
  述曰。此释前业。谓由无明于谛等犹豫。邪见拨无。后余贪等次第生起。造诸恶业。乃复招后生诸杂染也。此中所谓见道无明生起次第。然修道者不必起疑及邪定故。谓由无明起贪等故。造人.天业招后生染。然对法中。以邪见者无明增故。说邪定为先后方有疑。然生次第此文为正。五十八云。有四种愚。乃至相应.不共。然第五卷第七识中已分别讫。此略不说。然诸论贪.嗔之后即次说慢。此中但以不善根同次说无明。瑜伽第五十八。及第八。皆见为首。以利惑故。复七种无知等相摄。如大论第九。缘起经等说
  论。云何为慢至生苦为业
  述曰。能障不慢。不慢者何。如善中说
  论。谓若有慢至受诸苦故
  述曰。于胜德法。及有德者。心不谦下故受众苦。显令厌舍勿复轮回。然对法中但由有我故心高举。此中所谓我见相应。及等流生。或远从根本说
  论。此慢差别至我德处生
  述曰。有七.九种。不过于五法上生。谓上中下三品。及我。并胜德处生。此义云何。如五蕴论说谓七慢中。于下品及中品起第一慢。谓于劣计己胜。于等计己等。于中品于上品起过慢。谓于等计己胜。于胜计己等。于上品起慢过慢。谓于胜计己胜。于我蕴起我慢。自恃高举。于未证胜德。起增上慢。虽得少分。于所未得谓己已得。于上品起卑慢。谓他多分胜己。谓己少分不及。己于无德。谓己有德起邪慢。此邪慢者全无谓有。其增上慢己得少胜。谓多殊胜。此即二别也。然于三品起四。灭起一。于德起二。于五处起七慢也九慢者。大乘中不见文。显扬第一云。如经说三慢类。我胜。我等。我劣慢类。婆沙等第一百九十九。及俱舍第十九说有九慢。前三为三。有胜.有等.有劣为三。无胜.无等.无劣为三。过慢.慢.卑慢如次初三。卑慢.慢.过慢如次中三。慢.过慢.卑慢如次后三。依本论及品类足两说大广。然九依我见后生。三品处起。此与诸见相应无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