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经书 > 律疏部·论疏部 >

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四卷

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四卷 沙门基撰 论。已广分别至二分所依 述曰。自下一颂正解识变于中初结前问后。次举颂答谓第一卷中颂云。此能变唯三。谓异熟思量。及了别境识。此即略出三种
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四卷
  沙门基撰
  论。已广分别至二分所依
  述曰。自下一颂正解识变于中初结前问后。次举颂答谓第一卷中颂云。此能变唯三。谓异熟思量。及了别境识。此即略出三种能变自体第二卷中阿赖耶颂下。广明三能变自体。及见.相二分。见.相二分是自体分之所变故。是自体分之用故。说自体是二分所依。别成第一卷颂云此能变唯三已下三句颂讫今此一颂广。彼依识所变。今结前生后以发论端中。此结前也
  论。云何应知至唯有识耶
  述曰。此问后也。自下牒第一卷初颂上二句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。彼言依何转变谓内识所变此能变唯三。上来已别解三能变讫。今解依识所变义以立假我法。云何依识变假立我法无别实有。由依识变一切诸法唯有识耶。即明一切识变之理故唯有识。为此问也。乃牒初颂发此问端
  论。颂曰至故一切唯识
  述曰。初半释唯识。后半结唯识。长行自解。不能烦出
  论曰。至立转变名
  述曰。长行有二。初正释颂文。后问答广辨。释颂文中。初二复次。后总结是诸识者。解颂初句上之三字。即本识等三能变识并心所法。言王并臣。举首及末安惠解云。何名转变。谓是三识自体皆转变似见.相二分。识自体分名为转变。转变者变现义。即识自体现似二相。实非二相。其实二相即所执故。即遍计所执似依他有。理实无也。或转变者是变异义。谓一识体变异为见.相二分用起也护法菩萨解云。又转变者是改转义。谓一识体改转为二相起异于自体。即见有能取之用。相有质碍用等。由识自体转起能取。及有碍故。或变是现义。如初卷解。今取自体能转变也。此即解第一句颂讫
  论。所变见分至见所取故
  述曰。护法云。前所变中以所变见分名为分别。是依他性。能取于所变依他相分故。起种种遍计所执分别。此是识体所变用能分别故名分别。其识体所变依他性相分。似所执相分者名所分别。是前能分别见分之所取相故。非谓我识自体能缘名为分别。起分别见者识之用也。相.见俱依自证起故安惠云。所变见分.相分皆计所执。见似能取相。相似见所取。实无二分。解第二句讫
  论。由此正理至离二相故
  述曰。即结前二句道理释颂下二句。护法云。故彼所计心外实我法。离识所变依他二分皆定非有。非谓识变是实我法。似我法故。其外我法离识皆无。以离识体所变能取见分所取相分外无别物故。一切有情所变皆尔。依斯二分施设我法。彼二离此无所依故问有别实物离能所变。有何所以不许答非是有一实作用物。离前能分别所分别故。无外我法必有识也。安惠云。彼实我法离识所变二分皆无。离计所执二取无故。即依总无立别无也。识所变者俱计所执。非有实物离二相有。故皆唯识。解第三句讫
  论。是故一切至皆不离识
  述曰。释颂第四句。有为.无为若实依他有别种生。或常住实法。不相应假法。瓶等假法。一切皆是不离识。有为识所变。无为识之体。皆非识外有。名不离识。非一切体即是一识名为唯识
  论。唯言为遮至心所法等
  述曰。遮离能变等识外实我法名为唯识。非不离识心所.及见.相分.色.真如等。故不离识名唯识也。此护法解第四句。兼释外难讫。安惠随应解假.实等。此即第一卷解变谓转变。二师中第一护法师等.及安惠二师义。变通相.见。仍有有.无。如第一卷解。依所变见分除实能取。所变相分除实所取。随其所应二取无也。上文安惠说余非佛。护法皆通。或并有漏。说分别故
  论。或转变者至外境相现
  述曰。下难陀等第二解。初是诸识言。同前师解。故不重述。言转变者。即前三能变内见分识。能转依他相分似外境相现。唯有见.相之内识。都无所变之外境。外境通有能取.所取。此依摄论等说唯二义。不说自证分师义。前师别也。即能遍计。及所遍计法。其能取.所取。皆是心所变相分上妄执别有。设执见分为我为法。亦于心所变上执故无非所缘。故。以是诸识有转似外境之功名为转变。即解第一句讫
  论。此能转变至心及心所
  述曰。虚妄分别过失之名。以中边等说能变识以虚妄分别。为自性故。此即三界心.及心所。以颂初句转变之言。即第二句分别之体
  论。此所执境至实我法性
  述曰。心外人法名所分别。即牒依他能变分别。遍计所执名所分别讫。即是遍计所执性成。即解第二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