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五眼,不得六神通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佛十力,不得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十八佛不共法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无忘失法,不得恒住舍性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一切智,不得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一切陀罗尼门,不得一切三摩地门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预流,不得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预流向预流果,不得一来向一来果、不还向不还果、阿罗汉向阿罗汉果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独觉,不得独觉菩提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菩萨摩诃萨,不得菩萨摩诃萨法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三藐三佛陀,不得三藐三佛陀法。 “何以故?非此般若波罗蜜多因有所得而现前故。所以者何?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亦不可得,能得、所得及二依处性相皆空不可得故。” 尔时,佛告天帝释言:“如是,如是,如汝所说。何以故?憍尸迦,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为方便,长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尚不得菩提及萨埵,况得菩萨摩诃萨?此菩萨摩诃萨既不可得,岂得菩萨摩诃萨法?菩萨与法尚不可得,况得诸佛及诸佛法?” 时,天帝释复白佛言:“世尊,菩萨摩诃萨为但行般若波罗蜜多,亦行余五波罗蜜多耶?” 佛言:“憍尸迦,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为方便,具行六种波罗蜜多:行布施时,不得施者,不得受者,不得施及施物;行净戒时,不得净戒,不得恶戒,不得持净戒者;行安忍时,不得安忍,不得忿恚,不得行安忍者;行精进时,不得精进,不得懈怠,不得行精进者;行静虑时,不得静虑,不得散乱,不得行静虑者;行般若时,不得般若,不得恶慧,不得行般若者。 “复次,憍尸迦,菩萨摩诃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修习一切波罗蜜多,令速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执著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行净戒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净戒波罗蜜多无所执著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行安忍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安忍波罗蜜多无所执著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行精进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精进波罗蜜多无所执著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行静虑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静虑波罗蜜多无所执著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执著速得圆满。 “复次,憍尸迦,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故无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色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受、想、行、识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眼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色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眼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色界、眼识界及眼触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耳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声界、耳识界及耳触、耳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鼻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香界、鼻识界及鼻触、鼻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舌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味界、舌识界及舌触、舌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著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