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	时。大典尊即寻分之。王所治城。村邑郡国。皆悉部分。六刹利国亦与分部。王自庆言。我愿已果。时。六刹利复自庆幸。我愿已果。得成此业。大典尊力也。六刹利王复自思念。吾国初建。当须宰辅。谁能堪任。如大典尊。即当使之。通领国事。尔时。六刹利王即命典尊。而告之曰。吾国须相。卿当为吾通领国事。于是。六国各授相印 
	时。大典尊受相印已。六王入宫游观娱乐。时皆以国事付大典尊。大典尊理七国事。无不成办。时。国内有七大居士。典尊亦为处分家事。又能教授七百梵志讽诵经典。七王敬视大典尊相。犹如神明。国七居士视如大王。七百梵志视如梵天。时。七国王.七大居士.七百梵志皆自念言。大典尊相。常与梵天相见。言语坐起亲善 
	时。大典尊默识七王.居士.梵志意。谓我常与梵天相见。言语坐起。然我实不见梵天。不与言语。不可餐默。虚受此称。我亦曾闻诸先宿言。于夏四月闲居静处。修四无量者。梵天则下。与共相见。今我宁可修四无量。使梵天下。共相见不。于是。典尊至七王所而白王言。唯愿大王顾临国事。我欲于夏四月修四无量。七王告曰。宜知是时。大典尊相又告七居士。汝等各勤己务。吾欲夏四月修四无量。居士曰。诺。宜知是时。又告七百梵志。卿等当勤讽诵。转相教授。我欲于夏四月修四无量。梵志曰。诺。今者大师宜知是时 
	时。大典尊于彼城东造闲静室。于夏四月。即于彼止。修四无量。然彼梵天犹不来下。典尊自念。我闻先宿旧言。于夏四月。修四无量。梵天下现。今者寂然。聊无仿佛。时。大典尊以十五日月满时。出其静室。于露地坐。坐未久顷。有大光现。典尊默念。今此异光。将无是梵欲下瑞耶 
	时。梵天王即化为童子。五角髻。在典尊上虚空中坐。典尊见已。即说颂曰 
	 此是何天像  在于虚空中 
	 光照于四方  如大火[卄/積]燃  
	时。梵童子以偈报曰 
	 唯梵世诸天  知我梵童子 
	 其余人谓我  祀祠于大神  
	时。大典尊以偈报曰 
	 今我当咨承  奉诲致恭敬 
	 设种种上味  愿天知我心  
	时。梵童子以偈报曰 
	 典尊汝所修  为欲何志求 
	 今设此供养  当为汝受之  
	又告大典尊。汝若有所问。自恣问之。当为汝说。时。大典尊即自念言。我今当问现在事耶。问未然事耶。复自念言。今世现事。用复问为。当问未然幽冥之事。即向梵童子以偈问曰 
	 今我问梵童  能决疑无疑 
	 学何住何法  得生于梵天  
	时。梵童子以偈报曰 
	 当舍我人想  独处修慈心 
	 除欲无臭秽  乃得生梵天  
	时。大典尊闻是偈已。即自念言。梵童子说偈。宜除臭秽。我不解此。今宜更问。时。大典尊即以偈问曰 
	 梵偈言臭秽  愿今为我说 
	 谁开世间门  堕恶不生天  
	时。梵童子以偈报曰 
	 欺妄怀嫉妒  习慢增上慢 
	 贪欲嗔恚痴  自恣藏于心 
	 此世间臭秽  今说令汝知 
	 此开世间门  堕恶不生天  
	时。大典尊闻此偈已。复自念言。梵童子所说臭秽之义我今已解。但在家者无由得除。今我宁可舍世出家。剃除须发。法服修道耶 
	时。梵童子知其志念。以偈告曰 
	 汝能有勇猛  此志为胜妙 
	 智者之所为  死必生梵天  
	于是。梵童子忽然不现 
	时。大典尊还诣七王白言。大王。唯愿垂神善理国事。今我意欲出家离世。法服修道。所以者何。我亲于梵童子闻说臭秽。心甚恶之。若在家者。无由得除。彼时。七王即自念言。凡婆罗门多贪财宝。我今宁可大开库藏。恣其所须。使不出家。时。七国王即命典尊。而告之曰。设有所须。吾尽相与。不足出家。时。大典尊寻白王曰。我今以为蒙王赐已。我亦大有财宝。今者尽留以上大王。愿听出家。遂我志愿
	
	 | 
